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21 18:06:30
【热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

【热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聆听学习了:解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高小班化教育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课题研究等内容,让我学习之后受益匪浅。下面就王洁老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自己从事语文学科教学已经十几年了,我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就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科学的定位。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定位。学生已经有了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是什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一落实,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我本身来说优化教学方法首先是认真学习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后博采众长,找到最合适我和我的学生的教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潘主任介绍的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梨园经验等都值得我在实际教学中去应用和探索。

三、课堂教学时间和容量的合理安排。

一节课45分钟,如果课堂结构松弛,进程缓慢,知识容量少,也谈不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我在教学时做到把握知识的重难点,精讲多练,老师如果高效率的教,学生也会高效率的学,提高教学力度,以达到最好效果。

四、合理地与生活实际情况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合理地应用一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易于解决知识的重难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记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而终生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需求。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充分培植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数学从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

教师的造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发展自己的弹跳力,自己跳过横杆,而不是把学生托过横杆。教师不应当放弃自己的责任,但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只是学生在教师那块土地上采掘? 把舞台让给学生,一个个学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学生之间的聪明才智的相互传染,这不是教师一个人在那块瘠薄的土地所能比拟的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使教育的意义学生的发展得到实现。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周老师对高效教学课堂进行了剖析,他认为,老师教学理念必须高效;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出必须高效。高效教学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一、高效教学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二、高效教学课堂来探究的学习过程。

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教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三、高效教学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四、高效教学课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教学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讲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教学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课堂是学校与人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传导受业,展示才华,培育人才的天地;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锻炼自我的乐园;是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集体。每一名教师都在课堂上倾注了一生的青春和热血;每一名学生都在课堂上,注目着前程和未来。教师的愿望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学生的理想是在课堂学习中得以放飞的。

课堂的组成,笔者认为分三部分:即主导个体——教师、主体群体——学生、其他物具。在这三个部分中,前二者缺一不可,没有主导的群体,可能很盲目;没有主体的主导个体,可能无所侍从。主体群体需要主导个体的组织、引导;主导个体只有在主体群体之中,才能展示自我,完善自我。这说明二者是相互的。构成课堂的物具,是师生教与学的辅助用具。教师借助教具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利用一定的学具,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最早的课堂形成,也许仅有一师一生,仅有简单的物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课堂物具的种类,已从简单的石子、木棒、竹简发展到书本、课桌、铅笔,以至今天的影响、电视、多媒体。这些物具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师生素质与创新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课堂的形成和建立的最初,主导个体和主体群体之间产生了相互活动。最主要的是教与学的活动,即课堂教学活动。最初的原始课堂教学活动,也许是一师一生的课堂教学过程,师生所在简单的场所便谓之课堂了,也就象父与子、母与女在家庭中教与学的过程,他们把卧室、客厅,乃至美丽的大自然谓之课堂了。这说明只要是一个聪颖好学的人,课堂无所不在。

二十一世纪初,教育体制在时代的进步中改革发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前行。从而,在丰富课堂组成的同时,给课堂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启示,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怎样打破传统,顺应时代,适应课改,体现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改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近年来,走进课堂和参加观摩课、公开课的机会较多。思考中认为新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困惑,多是普遍意义上的,共性的困惑。

一、注意平时的口头习惯

部分教师上课时,有的口头习惯还是较多,如: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知不知道等,这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口语,是一种习惯性的对话,不是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的语句,实际是一种提问式的灌输方式,其实没有改变传统,只是改变了形式,没有改革创新,只是氛围活跃的一种方式。

二、表扬夸奖过多

在有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表扬、夸奖较多,我们提倡尊重教育、赏识教育的情况下,表扬和夸奖要适度,问题回答的精彩要表扬,回答的不对或不完全对,要从辨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鞭策。简单的问题一味表扬,正和一味体罚一样是不可取的,一味的表扬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另外,课堂上的物资奖励,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或反作用。物资奖励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很有乐趣,但也会常而无趣,又会出现为了要物资而踊跃,没了物资就不踊跃的现象。对大一点的学生来说,奖品小,无济于事,奖品大了,又不现实。学习是一种乐趣,乐趣来源于对新事物的探究与发现的成果。表扬、夸奖、奖励只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恰当的运用。

三、分组探究式学习难以普及

新课改要求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几人一组的学习形式,进行合作,启发学生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为了活跃课堂,融洽师生关系,追求分组合作形式的同时,忽略了时间短,内容多,重形式,导致轻质量的行为,对合作学习中问题的难易、内容的多少、程序的分析、过程的简易等,没有进行细致的思考。往往是分组合作所分析、讨论的问题过难或过易,问题的思索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够深入,分组的形式相对固定,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分组后,学生只要思考了,就是探究了。教师要思考学生的'学习差异,感情差异,个性差异,均衡分组,激励、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达到共同探究的效果。我参加了20xx年省级物理年会的公开课,其中的电路一课的分组探究,教师布置完论题后,部分优秀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没用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就开始了合作,而且合作的较好。可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就成了听众。从而导致学生间缺少平等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交流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基本没什么两样。真正发现和书本上内容有所不同的学生,却往往是善于实践和思考的人,但也要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四、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

新课改要求广泛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但不是每一学科,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探究式教学不能强加硬套到课堂教学之中,画一个苹果,唱一首《小夜曲》,读安培表,什么是三角形等等都要进行探究吗?一些从听与讲中、在阅与读中、在理解与思考中能掌握的问题,就不用强加硬套了。学习方式的广泛应用是好事,但生搬硬套,泛泛应用,是浅层而庸俗的。

五、课的准备是不是充分。

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准备好一节课。如果讲的是公开课,师生则准备充分,教师精心选课,制作课件,学生唱、练、演、说。注重过程,讲究设计,关注实效,试讲多遍,“包装”精美。与平时上课大不相同,由于学生多班额大,课节分配的科学性,学校的条件和管理等因素,导致教师部分教师平时的授课压力大,工作繁重,根本没时间精心设计,在说每一节课都想公开课那样上也不太现实。但我们要凭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已有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学也是一种劳动,没有充分的准备,那是会很累的,甚至无从下手,不能收到很好的劳做效果。

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较少

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的影响、家庭的熏陶、教师的引导、自我的把握起着决定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熏陶和感染。再优秀的学生也会下滑变质的。如果略差一点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引导、熏陶和感染,也会在教师的启迪下逐步走向成功。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尤其是初中的学生,步入初中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虽没固定,但以形成一定的习惯,由于其在小学受到影响,在家庭受到熏陶的不同,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所不同,部分学生不良的习惯难以改变,加之教育与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因素等,导致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淡漠化和习惯化。

课堂教学活动注重形式与过程,是新课改要求的一个教学环节,但也不能绝对形式化,过程化,要正确处理好形式、过程、实效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真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教育。

《【热门】课堂教学心得体会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