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7-02 10:16:49
【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概括介绍和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掌握侣、予、滞、躬、锚、赋等6个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边听边记、能完整的复述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刻画的是送牛奶的好爷爷,要求学生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那么文章是怎样刻画“好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课文是通过概括介绍和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因此,学习这一写法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本文是侧听写训练课文,知识教学应落实在能力训练上,因此学会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词语复述故事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手段:

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2、初步学会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词语复述故事。

3、掌握侣、予、滞、躬、锚、赋等六个字。

(二)教学过程

1、认识生字词、

伴侣( ) 抛锚( ) 无偿( )躬( )

赋( )予 苍穹( ) 翘( )首

熹( 微 由衷( ) 携( )带 凝滞( )

伴侣: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凝滞:(液体)停止流动。

躬身:弯下身子。

抛锚: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

2、听一遍录音、理清课文结构。说说送牛奶的好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记叙了他什么事迹?作者对们怎样评价的?

(1)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7节)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二部分(8-13节)写人们终于在雪野里找到被暴风雪夺去生命的好爷爷。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2)送牛奶的好爷爷原是退休的大学教授,有着很不平常的过去,他本来完全有理由安度晚年,却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是一个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奉献精神的人。

(3)课文记叙老教授义务送牛奶而不幸在风雪途中献身的事迹。

(4)作者评价:老人是一个“把欢乐留在人间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们心中。

3、重听一次录音,补充有关课文细节,从下面四个题目中任一题,用普通话把故事讲述出来,要用上主要词语,比一比哪。和学讲得具体、生动、流利,富有感情。

(结合保后练习题二)

(1)他终于穿上了白大褂。

(2)车轮欢快地飞转。

(3)他一动不动地躬身站着。

(4)好爷爷,您在哪里?

(情节要点和主要词语略)

4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二次

(2)把《送牛奶的好爷爷》复述要求内容清楚、语言流畅,感情真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有详有略、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

2、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

第一段把室内温暖如春和室外的阴沉寒冷对比,把人们心理的不平静和周围的一片宁静对比,使我们想到正是好爷爷的室外颠簸才换来了人们宁静的生活,写出人们对好爷爷的思念。第二段把狂风夺去了好爷爷的生命和利不掉人们对他的怀念和敬意作对

比,说明好爷爷的精神是不死的,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指导这两段文章的话和表。

第一段语速较缓,前一部分语调较平静,后一部分较激昂,要说出人们的焦急心理。第二段请速滞缓,要说出人们对好爷爷去世的无限悲痛的心情。第~段着重声音变化上去表,第二段着重从态势上去表,还可拟声,使说得有声有色。

3、学生练习,教师评点。

4、进一步阅读课文,列出课文结构提纲,并且可以看着提纲,把故事有声有色地说给大家听。(结合练习三)

(1)请学生讲述故事。(两名学生讲述)

(2)其他同学根据下列标准打分,比一比谁说得好些。

故事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分,语言流畅、语调亲切,感情真挚4分,抑扬顿挫,注意态势,表得较好3分。

5、作业;用学到的话、表技巧说好一个小故事。

书面作业:完成作业本练习。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在山的那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以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可以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在山的那边》是当代诗人王家新的一首现代诗。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感。”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时不应过多的讲解诗歌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朗读及品悟主题上,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

二、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农村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刚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他们都是农村学生,他们渴望农村以外的生活,这符合诗的意境,也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等重点词语。(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2、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知识,如象征手法,比喻的修辞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自主学习为主,以辅导学习为辅,掌握课文内容、作者情感。

2、以精彩朗读带动对作者情感和语言的感悟。

3、用品味图片的方法加深对“山”和“海”艺术形象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作者鼓 ……此处隐藏13655个字……>

教学重在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安排为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品味赏析------小结课文、布置作业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课文导入有许多方式,本课是一篇文质优美散文。首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我拍摄的几张校园中一年四季照片,有玉兰花开的春季,有学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的夏季、满地落叶的秋季,有白雪皑皑的冬季,配上班得瑞的音乐《寂静之音》,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从古至今一首首优美的描写四季的的诗句,让学生诵读,在学生美好的氛围中,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明理由。在学生的热烈的回答中过渡到本课的学习:“在作家梁衡的笔下,夏季是什么样的呢?作者对夏季抱有什么态度呢?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欣赏梁衡的散文《夏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文章篇幅不长,我播放优美的课文朗读,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夏季景色,让课文描写的绿色的树林、翻滚的麦浪、匍匐的瓜苗、弯腰劳作的农民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在听读后,带着自己的美好感受自由朗读课文。此后,媒体呈现问题:“夏季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的?”师生明确第一段总写了作者对夏的感受——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在此基础上,分别写了自然之夏、农人之夏。师生讨论课文段落的划分,理清文章的层次,文章共分三个层次,结构上是总分总方式,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最后提问:“在作者笔下,夏天是热烈、紧张、急促的,作者对夏天怀有什么感情呢?”这样的教学流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过程进行的。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三、品味赏析。

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拟人句和生动的动词,王荣生教授说教学要教学生看不到的东西。我展示两句话:这是一篇动词使用精美的文章;这是一篇修辞使用精美的文章。我先给学生呈现一个例句:“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我问学生能否将文中的“凝”字换成“砌”,引导学生思考,师生讨论交流,“凝”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凝”的事物是流动的,而“砌”是缺乏诗意的表达,显得生硬而且与绿烟搭配不妥。好的文章是读出来的,我要求学生去朗读这个句子,注意节奏的停顿,语气舒缓,我示范朗读,“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几份幽静和诗意。

备课中,我预设了“潜”、“扑打”“匍匐”等词,让学生充足的时间中,互相交流学习,品味这些词句的精美和情趣。

此外,我采用了变形阅读的方法,改变句式,变文为诗,增加教学的情趣。例如我将第二段文字通过变形,成为一首精美的小诗,媒体呈现如下:

夏天

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淡淡绿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

配上悠扬音乐,我先范读。再请学生自己朗读这首小诗,要求学生注意诗的朗读节奏语调,面带表情把小诗读得富有情趣。将朗读与语言品味结合起来,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感受到语言和感情之美。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最后我让学生小结课文,想一想,通过本文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赏析文章的方法?带着作者对夏季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吧!

作业的布置有两道题,一是课下继续诵读文中精彩语句;二学习本文写景方法,用生动的动词写几句拟人句。作业布置体现了将所学的知识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的纪念碑。板书设计我追求简介、直观、实用的原则。我把这节课的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呈现出来,增加学生的印象。

夏感

梁衡

夏季的景色 夏季的人物活动

精妙的动词 生动的拟人句

对夏的热爱之情

以上是我对《夏感》这篇课文的说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学设计的更新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前研究调查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并据此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口语表达、写作、音乐欣赏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说:课改理念的贯穿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并在[情景再现]环节中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在[情景再现]环节中甚至可以把主导暂时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选择和处理

本文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实现,分别是——

⑴【课文导读】;

⑵【课文简析】;

⑶【七星上天】;

⑷【拓展练习】。

每个板块还包含相应的子板块,贯彻着不只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

学习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逐渐升华的爱心(重点)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身心都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导读、课文分析、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来丰富和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点)

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来的关注出发,我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妙想天开]想象作文片段练习、[情景再现]课本剧在教师的简单点拨下即排即演、[课文分析]等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难点)

从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固然应该少些“语文味”,但必须基于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而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这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以上活动[贯穿于课文分析、拓展练习等环节]时,我着重关注教师小结语言的总结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说:实际教学的收效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具体表现在:

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主动,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除了【课文简析】外,学生还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拓展练习】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现]两个环节表现出对课文理解准确到位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学生在【拓展练习】中的[妙想天开]环节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锻炼写作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能维系和发展原文风格,把爱心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精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