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商不变规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5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教材通过信息窗5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说学情: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
三、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关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方法和过程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规律性,总结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商不变规律。教学难点是发现并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五、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六、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运用猜想验证的教学思维方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规律,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出一组商都是3的计算式,让学生抢答,在学生说出答案后,再让学生观察说出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商都是3。这时反问学生为什么商一样,而被除数和除数却不同呢?这里又有什么奥妙呢?(揭示课题并板书商不变,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以图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会提出:联合收割机每小时收小麦多少吨?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2、让学生独立完成事先发给他们的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出示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给出要求:请同学们先独自完成表格第1、2两项。
1、填表格
2、把算式写出来
工作总量(吨)12244896192
时间(时)2481632
每小时收割的数量(吨)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汇报表格。
先让学生说出表格中的计算结果,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数量关系并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独立思考,小组探究。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算式,先独立思考,再写出自己的发现。
当学生们把发现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汇报交流,质疑释惑: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从上往下看)
学生会说出:被除数和除数时乘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全部演示出来。当学生理解后,利用表格让学生分析被除数12是如何变成48的,除数2是如何变成8的,学生会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而商不变。可再举例验证,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或其他的数,而商不变。
这时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从下往上看)学生会举例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也要全部演示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时在板书处加上(或除以)
4、验证理解。
根据上面的板书内容,老师反问学生: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学生会答:是
老师说: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会答出:商不变规律
然后课件显示四道判断题,让学生做。
第一道(48×5)÷(12×5)=4这是对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不变,体现商不变规律。第二道(48÷6)÷(12×6)=4是错的,被除数除以6而除数乘6,没体现同时。第三道(48×3)÷(12×4)=4也是错的,因为乘的数不相同。第四道(48×0)÷(12×0)=4也是错的。因为0乘任何数都是0,且0不能做除数,否则无意义。
[在这里一是让学生体会“同时”和“相同”。二是让学生明白(0除外)]
然后板书处加上(0除外)。
(四)、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答出自已学会了什么?[可把课堂总结的规律尽快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五)、巩固练习:围绕商不变规律设计[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规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七、八、说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 ……此处隐藏10445个字……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在学法上要主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主动同桌互学、小需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说,在说中理解平移的方法;让学生尽量的画,在画中掌握平移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课件出示游乐场场景图:摩天轮、飞椅、旋转木马、滑梯、小火车等。
2、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从而揭示课题:在游乐场中,像滑梯、小火车等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
设计意图:
从学会感兴趣的情境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下哦那个生活中发现数学现象的能力,同时通过分类,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画。(复习)
(1)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小火车头平移后的位置。
(2)反馈交流。(指导说清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设疑。
(1)出示小火车头的两次平移图。
(2)找出与自己所画的图的区别。
(3)思考:这幅图是如何画出来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尤其注意学生是否说清楚参照点或参照线段。)
设计意图: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里我合计了利用学生自画图和教师提供图之间的冲突,让学生去发现它们的区别,找出其中的变化,并重点引导学生去表达出其中的不同。关键说明其平移的过程,从而为下面的继续操作提供依据。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再画。
(1)出示教材64页例题第二幅图。(即: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
(2)独立画图,同桌交流。
2、同桌互检。
(1)利用一张空白方格纸,为你的同桌设计一道题。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联系课本例题,让学生把说的方法用画体现出来,完成从会说到会画的提升;然后设计让同桌互出问题的环节,完成从会画到会评的提升。层层升级,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巩固新知。
1、完成6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2、小组合作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设计意图:
第一题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法,检验学生对于平移方法的表达,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数学知识的能力;第二题练习的设计可以教给学生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为学生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提供新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
陶行知说:或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以在课的结束环节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的看法和感受,并从中提炼出学习的方法,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手段。
四、说板书设计。
平 移
移动一次 移动两次
(贴小火车 (同桌互测的
头方格纸) 推荐图一两份)
向右平移5格 (生说师写或生写)
设计意图: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其中包含一节课中的点点滴滴,全面而简明的将所授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
五、说课后反思。(略)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平移与平行》,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借助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感知平行线的特征。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会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想像等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线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会用三角板画平行线。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首先通过“看一看”让学生观察双杠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通过“平移”得到“平行”;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巧妙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平移铅笔的这个动作里就产生了平行!继此,学生也能充分体验平行线的本质特征:距离处处相等,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再通过实际操作“试一试”“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通过后面的:“画一画”让学生学会画平行线,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观察双杠的两根杠有什么特点再平移铅笔、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观察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再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 “画一画”“说一说”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